场景建筑的结合构成在现实中就有具体案例,它反映了不同文化和习俗之间的融合,相互间取长补短,各尽其用。在结合原理上,场景建筑与游戏角色也是保持一致的,都是本着创造更加绝妙的事物而来,而且其中也需运用合理的逻辑推理手法,将创造意识推升到另外一个更高的层面。场景建筑的结合构成从表面上来看,具有更多的随意性,只要保证在视觉逻辑合理与喻意清晰的前提下,一切都将畅通无阻。
建筑与建筑的结合
建筑与建筑的结合相对微妙,一些浑然天成的结合形式更是难以觉察,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实体存在的结合性建筑更是这样,比如石头城墙和木质城楼共同构成的城门楼阙,就是这种典型的结合方式,但是因为各有其功能所托,所以在视觉上自然也无可非议。在此,通过分解建筑的思路得出,只要是能独立成型的建筑部件,就可以看成是结合的元素之一。城楼是现实中1+1的结合方式,与游戏中的结合思路是一致的,不过也可以是若干个建筑元素的相互结合,只是需区分主次,否则就难以相容,成“四不像”了。单纯从建筑着眼,本身就具备独立的功能性和自身存在意识,所以无论是两者还是两者以上的单纯建筑相互结合都需要先找出主体,再结合附件,才能分出轻重,表述出构成的目的。其次是结合体之间的衔接和整体贯穿,这与其他所有结合构成的事物一样,属于尤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不但要做到造型整体,更要使之气韵相通。游戏中的建筑结合很多都是源自现实中的范例,或者由此引申而来,但是根据具体的需求,也需要创造出新的结合方式,发掘出不一样的结合个体。
以下的结合示意图,便是运用了塔楼、凉亭等建筑的相关部件整合而来,形成了一个新的建筑事物。
场景与地形的结合
建筑与地形的结合处处可见,游戏中也需要在表象上符合这种物理视觉逻辑,依山而建、傍水而建的建筑都属于建筑与地形的结合。在游戏中的一些洞穴也源自这种设计方法,只有让洞穴与山石地形结合紧密,才能感觉事出有因,而做到浑然一体。即使是没有特别明显的地势形态,或者一马平川的场景地形,也要考虑到建筑与地形的结合,建筑和物件在很多时候都可以理解成场景中的衍生事物,就像树木扎根于土壤一样,若需建筑物件也具备这种贴切的整体感觉,就需要将它们和场景地形整合一气,在大局上让两者彼此相融,充分体现出地心引力对万物的作用。所以,在建筑类的原画设计中,建筑与地形的结合设计思路是必须遵循的常规。
下图中的客栈、桥、坡、河流等,就是建筑物件结合地形创造而来的整体场景。
场景与人物形象的结合
游戏美术中的建筑与现实中的建筑有一个共同的构成理念,就是除却功能性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装饰效果或喻意,再从这些元素中映射出人文风貌,体现出建筑的主体精神。场景建筑与人物形象的结合就是这样,利用场景之本,结合人物之表,创造出新的事物。其结合形式可从大处和小处区分,大处结合主要体现为大型的圆雕或浮雕建筑,直接借用人体的造型结构,辅以场景建筑的成型方式和构成材质,筑造出一个新的场景事物,于小处则可以反映在一些相关的细节装饰部分,即使是中国民俗中的门神“尉迟恭”与“秦琼”都是属于此类。建筑与人物形象的大处结合最显著的用意无非是制造视觉差异,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其中的底蕴和文化也别有天地,小处结合夹带的是人文风情,其次才是装饰效果,因为人类是智慧的缔造者,在辅以人物形象的同时,主体建筑或场景的感情便开始了演化。在非生命体的基础上注入生命体的元素,特别是结合人类相关的生命体,其中的韵味也就不言而喻,或多或少的都可以通过这些载体罗列出一层层的遐想空间,至此,本无生命的场景或建筑也就生机盎然了。
下图中的岩浆本无稳定造型,通过与人物形象的结合处理,便可将岩浆的肆虐性情彰显得更加淋漓尽致。
建筑与生物形象的结合
生物形象在此是指非人形的其他生命体,也包括植物、生物形象的结合运用,主要体现在建筑装饰方面,在寓意上略逊于人物形象。因为其涵盖的种类甚众,所以在场景建筑中,装饰效果大部分都是源自与生物形象的结合。如建筑的纹样、石雕、壁画等等,很多都取材于生物中的一些人类赖以生存的物种或者虚构的事物形象,不管是动物或植物类,都饱含着创造者的臆想或憧憬。在建筑场景中结合一些生物形象可以平添更多的人俗和风情,从而赋予建筑更丰富的审美情趣,增加了建筑的内在高度。在一些忽略了大型的建筑中,这些生物形象更像一幅画作,而建筑本身权当画布,画面的内容才是决定这款艺术品的实质所在,就像一部反映事实的百科全书,其中也承载着人类的精神寄托。这种结合形势是从结构和细节入手的,以此也可以称之为从小处结合。于小处结合的生物形象对于人物形象来说,在场景装饰的大环境中,有时也有着辅助性的表现意义。从大处结合的场景建筑,原理同上,将建筑的功能和生物的外形相嵌,此类结合设计形式可以让游戏场景更加生动且不拘一格,在反映主体气息方面,也有着不可忽略的映衬效应。
下图中的神庙设计便是结合鹰的造型而来,在美化了建筑的同时,也将神庙体现得更加威严和庄重。
建筑与自然的结合
文化产品或现实中,可以看到一些与环境极其相融的场景建筑,比如巴布亚新几内亚岛的树屋,或者爱斯基摩人的冰房子等,这些建筑通常都是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而不脱离自然,与自然合为一体,这就是建筑与自然的结合。在游戏中也常常需要用这种设计方法或者思路去经营设计案,在比较大型的游戏中,场景都是类型丰富且存在地域差别,不同的地域由不同的自然物质构成,若想达到场景设计的整体和谐,那么建筑就需要结合场景的构造与特色,与场景中的自然元素需要有一个彼此交融的过程,或多或少地在建筑或物件中加入自然原料,才能做到相得益彰。也就是说,在设计建筑或场景物件之时,兼顾考虑自然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因为建筑通常都是构建在场景中,而场景本身就是自然,且源于自然的演化。除了建筑外,角色类的生命体也应遵循此法则,不宜别开生面。同时,从建筑和自然的结合也可以引申到艺术整体性的范畴,在原画设计过程中,可以多加揣摩。
以下例图就是利用睡佛与浮岛结合,构筑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惬意氛围。
场景建筑的虚空架构
虚空是指整个建筑或场景的浮空存在,或是场景建筑本身的某些部件做悬浮处理,其中没有实质性的物理结合。建筑或场景的虚空架构按常理在现实中难以成立,在具有地心引力的前提下,只有磁场作用才能做到悬浮,但是在游戏美术中这种表现方式却较为常见,特别是在一些幻想题材的游戏中更是如此。虚空的架构也与绘画中的“意连”同理,让结构之间气脉相连,彼此呼应,可赋予场景建筑以灵动的气息,仿佛置身太空中,身边的一切将无边无垠。虚空架构本身属于幻想型的设计方式,所以在其构成元素上也可以有一定映射,使用一些非现实的建筑元素,可以让整个设计更加整体,更富存在感和合理性。掌握了此类设计方法,对游戏美术来说,可谓是开拓了另外一片天地,脱离了物理上丁卯相扣的俗成定律,也可升华出新的设计思维。
下图中的远山就是虚空架构的处理方法,在脱离了物理限制的前提下,可向四处恣意延伸。
建筑自我构成
建筑的自我构成是指在创建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结合其他事物的迹象,而独立成型的构成方式。一般来说,此类自我构成需要在大型上做到突出趋势或动感,细节表现则自然地衍生于整体大局。自我构成的设计方法也是相对而言的,只是在表现上没有常规的结合痕迹而已,因为在物理拆分的理论基础上,任何事物都是结合而成的,所以,建筑艺术需取其大势,应当用稍微抽象一些的视角去鉴别。自我构成的建筑一般在场景或游戏中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对周边的事物依赖较少,有明显的自我特征,标新立异,主体喻意明晰,识别性也较强。现实中的埃及金字塔、悉尼歌剧院都类似这种感觉,在游戏中有时也需要这种具有典范意义的建筑,特别是应对一些创意浓郁的场景,更应如此。
下图的建筑无规范造型,结合元素也相对较为单一,可作为自我构成建筑中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