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雕可爱头像和沙雕文化
目前的内容和以前的沙雕欢乐向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为什么每个人都更期待看沙雕欢乐向的内容?现在我们来好好讨论一下,什么是大家都喜欢看的沙雕?为何喜欢沙雕?
一开始,沙雕只是“愚蠢地”与“愚蠢地”同音,而最早的同音可能是某个人在用拼音打“愚蠢地”时自动选择的。在一些特定的责骂场合,shǎdiǎo这个新名字的出现使它成为社会网络中的一个流行元素。这个沙雕包含了表情包、小视频、流行语、所有有梗的、有趣的片段。
在很多情况下,沙雕都可以用来抖机、造梗、调侃和缓解尴尬。假如朋友们说了一个并不好笑的笑话,沙雕表情包就可以拯救你了,除了哈哈哈不知道该说什么;和网络喷子对骂一顿,用“你真的很沙雕”回击也可以让你看起来可爱和文明。砂雕提供了表现的可能性。从2018年开始,沙雕笑话、沙雕视频、沙雕表情包等层出不穷,席卷了整个社交网络,这一年也被著名的沙雕博主银教授封为沙雕元年。
这位沙雕博客写手虽然觉得自己很可爱,但是他认为自己是个“傻瓜”,就像一个“恶棍”。《表情锅》这一网站是由王境泽创作的《真香》系列作品中的一部《真香》改编而来,该作品采用了GIF动画+沙雕台词的形式。黑问号、土拨鼠、圆盘游戏、金坷垃等广为人知的搞笑梗都可以在本网站用现成的模板制作表情包,用户还可以自己创作台词。
随后,以“Duang”为模板制作的表情包,率先在微博上掀起了沙雕文化的高潮,各种沙雕表情包和沙雕视频纷纷占据微博热区,诸如“每日沙雕精选”等微博新鲜事件数不胜数。车站、车站、快手等平台也相继被沙雕攻占。就连古代的“百度弱智吧”,这可算是沙雕文化的鼻祖了,里面一大堆前年久失修的梗都被拿出来重新包装,再一次在微博风靡。即使是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也被拿出来重新品味,领略出不同的沙雕花鸟。在各种社交平台活跃的网民们很快进入了一场大规模的沙雕狂欢,并提出了一个核心原则:一切事物都可以沙雕。
沙雕鼻祖“弱智”还在制作沙雕内容的沙雕,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百度弱智之说早已有之,具体成立时间还不得而知,至少在2010年之前。谈到明早十年前,我国网友业余爱好沙雕的本质已暴露无遗。实际上再往前追溯,“贾君鹏,你妈叫你回家吃饭”、“天飘五个字,那都不算事儿”等古早网络流行语就是如今沙雕文化的前身;清代《笑林广记》中记载了上至阿爷、下至阿猫阿犬的市井笑话也很有沙雕气质:
“主人要留客人喝茶,而家中无茶,只得到邻舍借来。可是过了好长时间,借茶的人还是没有回来,水烧开了便往外溢,只好不断地给茶加冷水。如此久远,锅子已装满了水,可茶却一直没借到。太太见状对丈夫说:“看起来茶好像喝多了,不如留他洗个澡。”
《笑林广记》中的《留茶》就是如此,在这里,无厘头的笑点如放在微博上,“留他一次淋浴”就成了下一部刷屏的梗。
可见,沙雕始终与我们的生活和历史息息相关,但它并非中国网民的专利,在世界各国都有其存在。KnowYourMeme是一家知名的外国沙雕网站,成立于2008年,在那一年,小沈阳还没有身无分文时,外国网友就已经开始在KnowYourMeme网站上制作沙雕表情包,并称之为“meme”(迷恋)。在日语中还有”neta”(premium)一词,意为漫游(日本类似相声的表演),以及在动画中的包袱和笑料,也就是所谓的梗。
Knowyourmeme自称为“Internetmemedatabe”(网络沙雕数据库),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表情包。Knowyourmeme在社交网络和大众文化的研究中,被认为具有多种载体形式,可以是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一个图片、一个视频、一个旋律,甚至一个行为,这些短小而精巧的内容。”meme”(meme)是沙雕文化的”学名”,最初源于希腊语mimema,意为”模仿物”。爱好者(Meme)最早在1976年由英国著名科学家LuddDawkins(ReDawkins)《自私自利的基因》一书中提出,仿照“基因”(gene)所创造的新词,意思大约相当于“文化的基因”,即人们之间传递的思想、行为或风格。
Dough认为,理解信息就是理解生命,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学习而获得信息,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加入到迷因的传播中。举例来说,当用户A用“我太过南辕北辙”的表情包对加班进行自嘲时,用户B看到这个表情包后,就用它对用户C进行自嘲。于是,“我太南了”这个迷因,从A传播到B,再从B传播到C。
因此,沙雕元素并非真正让人喜爱,只是因为它便于模仿,才会令人趋之若鹜而已。
作为沙雕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表情包开创了网络社交的新形态:表情包聊天法。在屏幕上对话没有声音,没有表情,没有感觉到对方的情绪和语调,一不小心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但是,只要表情包够多,表情包够沙雕,再尴尬的对话也能巧妙化解。
如果你和同事们想要得到老板的赏识而尴尬地打开红包,就拿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一类工作来说吧,轻松愉快的表达方式能使你显得理直气壮(但也不一定);同样地,如果你是老板,找一个下属来拖拖拉拉,找一个能给下属留下好印象的表情包,也能提醒他们有一点自我意识。
沙雕以幽默、游戏化的视角将事物的本义消解,重新注入浓厚的娱乐性,形成了病毒式文字娱乐化。原来经典的文化作品在割断了原来的表达语境之后,被单独带出,经典的光环神奇地消失。正如《阳光明媚的一天》中马小军倾诉大雨表白的情景,在这沙雕式的背景下我们看不到少年情愫的冲动与莽撞,只觉得马小军真是个憨皮!姜文在沙雕面前算什么?然而,只有一小部分的材料,仅仅出现在屏幕上,仅仅几秒钟之后,就被一笑置之。
严酷的现实世界几乎不能让人释放压力、排解苦恼,无心的沙雕提供了一种自我安慰的空间。沙雕塑家可以帮助你找到一起抱怨自己的队友,发现同样的贫穷却无法停止剁手的兄弟姐妹,所谓志趣相投,只需一句话、一幅图就能实现。NicholasJohn是一位学者,他在2007年将Web2.0的本质定义为“共享”,沙雕文化是一种共享时代的产物,它有助于人们分享自己的情感,减轻来自社会规范的压力,并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宣泄、颠覆、自我贬低。一百年前,鲁迅曾对我们说:“人的悲欢是不能相通的。”如今,鲁迅确实这样说,沙雕文化似乎已经打破。
与此同时,沙雕文化也给大众带来一定的话语权。一般人既是沙雕的使用者,又是创作者,不知谁说的什么话可能成为下一个流行的词汇。这一强烈的参与感和主导性,注定了沙雕文化可以疯狂地刷屏,并最终演变成大规模的网络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