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漫风格案例:流浪地球
工具准备:PS、手绘板/手绘屏
练习要点:推导配色逻辑、用油漆桶填色、光感表现
练习时间:15小时
画幅:60cm×40cm、150dpi
▌草图和线稿
既然是研究美式漫画风格,那么就要从漫画中发掘一些可以借鉴的点,比如线稿的画法、黑白节奏的比例、光感和场景的处理等,这些问题在草图阶段就要考虑清楚。刚开始的时候,草图以快速打稿的方式进行,尽量在短时间之内抓住想法,表达清楚设计意图,确定好之后再逐步对草图进行细化处理。
简单分析一下草图就可以看出,画面整体的构图采用了前文讲过的三分法。人物面部放在左侧垂线和上方水平线的交点附近,人物整体在画面中的占比大约是1/2,考虑到人物身上重色较多,为了避免画面过于沉闷,后期会采用双光源的形式来补光。画面的右侧为远景,并且天空、地面、近处的山这三个层级关系的摆放都参考了水平三分线,靠前的山头正好控制在下方水平线的位置。天上的木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传达点,因此占比略大。文字信息的位置安排在了贴近版心的左下角和右上角。
整理好草图的思路之后,就开始分步骤勾线,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先将人物的线稿画完,再继续往后推进。
背景的线稿部分没有前景人物部分的细节丰富,只保留了一个轮廓线,这样在后面做重色层级规划的时候,会比较容易控制整体的节奏关系。人物部分由于机械结构较多,因此特意多画了一些线稿,交代较多的细节来为后面的工作做准备。
最后才画木星的线稿部分。木星的表面有很多云层,严格来讲画不了太细致,表现出来就好,但“大红斑”一定要显眼,毕竟它是木星最主要的特征。在后期处理的时候,会对木星进行较大的高斯模糊处理,以拉开跟前景的距离。高斯模糊之后有些画得不明确、不到位的地方也就可以了。
线稿画完后,可以根据预想的光源方向,画一个黑白稿的小样。这一步主要是为了规划清楚重色区域,便于后期上色的时候掌控大关系,不然一旦钻进局部刻画,就很容易忽视画面的整体效果。
在线稿上,根据光影和结构规划出重色,利用漫画或素描中排线的技法适当地补出灰色区域,尤其是在外骨骼上机械结构转折明确,在增加排线后让其质感显得更粗糙,在衣服上也用了这种技法。通过线稿细节对比可以看出远景中并没有排线,这是为了做出区分,考虑到远景的虚化效果,那么没有排线也是理所当然的。
▌确定固有色
线稿完成后,就可以开始上色了。由于每个人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各有不同,因此,在推导配色的过程中,难免会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可能某个颜色不喜欢就不用,也可能因为某个颜色惹人爱就用得比较多。但基本上,配色是可以根据逻辑思维来推导的,为了更客观,这张插画的配色将以前文中讲过的《巴尔坦星人》中的颜色进行推导。
小技巧:推导配色逻辑
我们可以先从《巴尔坦星人》这张作品中,摘取两个基础的色调,分别是亮部粉红色和暗部深蓝色。这两个颜色冷暖倾向明确,并且明暗节奏丰富,如果用来画《流浪地球》这样层次和细节都比较丰富的插画,则需要优先规划好这两个基础色调,到底哪个是主色哪个是辅助色。
我们回到黑白稿这一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预先的规划中,重色的占比非常高,因此深蓝色可以作为这张插画的主色,而亮部的粉红色,则可以作为辅助色。另外,由于画面中出现的元素较多,还需要引入其他一到两个颜色来作为辅助色。
回到画面中,先将线稿及已经整理完成的重色部分,用暗色调中的深蓝色(即巴《尔坦星人》中的重色)进行填充,再吸取灰色调的颜色将画面中所有元素的底色铺出来。这一步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将各元素的色彩层区分开;另一个是为了让整体画面的大关系比较明确,这样更有利于控制色调。而铺色的方法,则是使用油漆桶工具。
小技巧:油漆桶工具的填色方法
在PS中,油漆桶工具和渐变工具在同一个工具组里,快捷键都是Ctrl+G。渐变工具大家都能理解,但油漆桶工具由于只能对闭合边缘的图形进行上色,并且会受到次像素的影响,一般都会被画笔工具替代。不过,如果是进行大面积的铺色工作,而且边缘已经闭合的情况下,油漆桶工具的效率则远比画笔工具要高。
在讲解油漆桶工具之前,我们需要知道闭合边缘和油漆桶填色功能的关系。我们先在PS中任意画两个简单的图形,其中图形A是一个边缘没有连到一起的圈,而图形B则是完全连接的状态,即图形A边缘未闭合,图形B边缘闭合。
选择油漆桶工具,然后根据右下图将工具模式设置为正常,不透明度为100%,容差为100,同时勾选消除锯齿复选框、连续的复选框和所有图层复选框。
我们任选一个颜色(即前景色),用油漆桶工具给图形A填色,由于A边缘未闭合,因此整个画面包括图形A内部都被填上了我们选择的紫色,而图形B由于边缘闭合所以内部并没有被填色。
同样,用油漆桶工具给图形B填色,则出现了与上一步相反的效果,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要图形的边缘是闭合状态,则可以使用油漆桶工具进行填色,在插画中只要线稿完整闭合,我们就能用油漆桶工具快速地铺出底色。
这张作品在画线稿的时候,就已经将所有线稿闭合完整了。因此我们只需要用油漆桶工具填上需要的颜色就可以了,相比用画笔工具慢慢画速度快了不少。前面提到过油漆桶工具会受到次像素影响,那么这又会产生什么问题呢?我们把人物部分关掉线稿图层来看一看就知道了。
通过对比能发现,线稿图层打开的时候似乎看不出什么问题,只有放大才会出现细细的白边。但把线稿图层关掉之后,就能看到被线稿覆盖的部分并没有填充颜色,这样在后期上色的时候容易导致出现漏色。当然,有人会说提高油漆桶的容差(识别颜色的范围,容差越大能识别的范围也就越大),但容差只能减少这种情况,却不能完全消灭。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选择功能中可修改边缘轮廓的特点,二是利用反选功能。两种方法都需要将人物底色图层和线稿图层分开,将线稿图层放在人物底色图层的上方,然后在人物底色图层中填充我们选择好的颜色。
回到画面中,先从人物部分开始画。在重色图层下方,新建一个中间图层,并使用剪贴蒙版功能将中间图层剪贴到人物底色图层中(图层打组规划思路及剪辑蒙版在前文中讲过,故不再赘述),然后使用灰色调中的蓝色和红色,在人物的左右两侧分别铺出两个光源色。这两个颜色在色表中的灰色层级内,因此用来画环境光的颜色比较合适,不会让画面太暗也不会太亮。
光源色的设定比较随机,一个红色一个蓝色是为了让画面的冷暖节奏更明确。在人物身上设定左侧为红光,可以理解为环境中的其他光源,比如车尾灯、定位灯之类的;右侧为蓝光,可以理解为天空等大环境的自然光。同时,蓝色的占比大于红色,可以让画面看起来更冷冽,并且跟重色的深蓝色更贴合一些。红色和蓝色两个光源相混合,会形成红色→紫色→蓝色的渐变,紫色处于渐变中段,相对两端的红色和蓝色来说明度较低,非常适合用来塑造双光源中的形体。
在主体身上有一些金属部件,这一部分的固有色并不在我们设定的色表内,因此,仅在占比较小且金属质感强的元件上画了固有色,其他部分则保留光源色,避免色彩太乱。同时,将面部整体提亮,面部是整个前景的重心,现阶段提亮是为了增加层次。
▌增加色彩层次
新建一个图层,将这个图层的混合模式调整为柔光,图层透明度降低为50%,用画笔工具吸取主体身体上的重色,在这个图层中画出面部的中间层次,补充亮部和暗部之间的过渡色。柔光混合模式可以改变下方图层的明度,但不会对色相产生影响。
由于高光在整个画面中占比非常少,只集中在受光面的形体边缘,因此在人物的形体结构上,只采用了色表中的两个亮色,分别在左右两侧的边缘画出细细的高光。由于头部处在比较暗的色阶中,因此高光更加集中于形体轮廓。
中景部分的处理思路跟前景一致,但要比前景简单很多,只增加了一个中间层级的颜色,靠近镜头的山体部分增加了一点高光。在行星发动机的四周,用渐变的蓝光做了一点光线效果,它在整个画面的右侧部分,应该都是蓝色的环境光,因此没有再加入红色光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