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以CG行业大师的一张《打火把的女性》作品为例来讲解。该作品看似存在一个光的现象,然而我只是改变了暗部和光线的面积对比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火光现象。其实你不要问我是什么原理。我的理解是:明暗交界线在哪里,重点就在哪里!绘画中的打光是主观设置明暗交界线的过程,而非客观的自然现象。
●光线不是“画”出来的,而是靠色彩与黑白对比所产生的一种虚假的感受。
●光感是由很多要素构成的,其中包括:体积塑造、阴影布局、颜色对比、质感表达等。
●学习打光,要从学习体积感、阴影及色彩的描绘入手。
那么色光知识(比如光源分析之类的)到底有没有用?
答案是:对右脑型学习者无用,对左脑型学习者有用,在心理认同感与安全感上有用。否则这些左脑型学习者不敢跨出绘画的第一步。
那么那些知识性的色彩理论我们还要不要学呢?我们以一个常见的理论——色光三要素为例进行分析。此理论认为:
首先分析明暗产生的原因,物体表面产生明暗区别主要是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因素:光。光使物体的表面形成了明暗。
第二因素:物体的形体、结构所形成的表面高低起伏和构成物体体积各个面的方向不同(有被光线照射的和不被光线照射的),以及与光源的距离远近、方向、角度等。物体自身的原因还包括固有色。固有色即任何物体本身就有的颜色,在同样受光的条件下,由于固有色不同,吸收光和反射光的作用不一样,使眼睛在感觉时有亮有暗。除了固有色,还有物体表面质地肌理的不同,它也是一个对明暗产生影响的因素。
第三因素:被描绘物体周围的环境对物象的明暗也有影响。
此理论作为完全没有学习过色彩的学生看看即可,了解固有色、反光等概念即可。这些内容作为日后教学或者同行沟通时的专业用语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别人说固有色时你一脸茫然。但是切莫以为这些概念能够帮你画好色彩,它们仅仅是告诉你有这一回事而已。所以总结起来就是:误区在于画家试图用大脑去模拟真实的光学现象,而对的方法是画家只是把一个物体的“表现要素”画出来而已,而这些要素就是你的眼睛看到的。但绘画不是物理学分析,而是一种现象学。
整体罩染法为何有效?
当你彻底理解以上色彩运用法则以后,就不难理解我在新概念色彩课上的整体罩染法为何有效了。比如:我们为下面的线稿上色,当然可以采用很传统的办法一点一点来弄。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直接将完整的色调覆盖上去。
最后经过简单的修饰以后,我们就得到了一张全新的带有强烈光感的作品,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也只用了1小时左右。
同样的思路也可以用于人物的上色,不到两小时就能完成一张风格非常成熟的作品,如图所示。